锐成科技

专业的wms仓储管系统及智能智造mes系统服务商

仓储视野应扩展至广阔的供应链,仓储空间利用

  仓储绝对不是简单的,日复一日的进货、存储、出货,而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供应链,让仓储动起来。

 

  有序的流动
  首先是“有序的流动”,即能够让货物根据既定的规则、流程有条不紊地流动起来。货物预计什么时间来?从哪里来?它将去向哪里?预计什么时间离开?在仓储中心里的最佳移动路径如何?有效堆放规则如何?异常如何处理?增值活动(如分拣、包装)如何操作?需要哪些过程控制流程?
  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标准化”。
  众所周知,流程标准化可以大幅降低运作的成本,提高作业的效率,同时能有效地处理各类常见问题。然而,一提到“标准化”,大家不免想到“僵硬”、“呆板”,而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词汇是“定制化”。
客户条形码出入库管理系统的需求丰富多样,其中难免会有“定制化”的需求。表面上,“定制化”与“标准化”是一对矛盾体。但是,作为供应链架构师的重要观点之一:“定制化”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实现,“定制化”、“柔性化”的基础仍然是“标准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是需要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规划的。对于相近的行业和品类,可以设置共享的储运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仓储中心的利用率;而对于差异较大的行业,会涉及到不同的仓储设施投资,就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规划设计,但需要强调的是“统一规划”而非“分别规划”。
  快速的转动
其次是“快速的转动”。对于库存,程晓华老师在《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一书里有一句经典之语,即:“转”即条形码出入库管理系统是“赚”!前面一个“转”指的是“库存周转”,后面一个“赚”指的是“赚钱”。库存的快速周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获得更大的利润。
  当然,这句话是站在“链主”,或者说是“货主”的角色来说的。很多仓储物流企业作为服务提供方,却没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货主”的货物在我这里存放得越久,可以收取更多的仓租,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们的仓储中心离亏损关门也就不远了。
作为服务型企业,我们是需要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的。当然,客户赚钱我一直亏本,也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需要想一些双赢的办法。例如,有没有方法能够让实物更久地停留在仓储中心,却同样能让资金快速地转动起来?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关于“条形码出入库管理系统标准仓库”与“标准仓单”的:
  有些聪明的仓储物流企业将自己的仓库进行升级,成为高等级的标准认证仓库,可以开出具有信服力的“标准仓单”。一方面,由于仓储中心的设施设备优良,并且具有相关权威认证,客户可以放心地将物资存储在这些仓储中心里;另一方面,“标准仓单”具有金融属性,可以做到“仓单”的多次换手,实物却“纹丝不动”。这样一来,实物可以在仓储中心放置很长的时间,资金却快速地转动了起来。仓储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收取仓储费用,还可以额外收取过户费,一举多得。当然,这种方法多运用在大宗货物的仓储运营上。
因此,快速的转动,其核心是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与实物的移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相反,仓储物流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条形码出入库管理系统最少的实物移动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这个角度入手,仓储物流企业可以做一些尝试。
  高效的联动
  最后是“高效的联动”。仓库与仓库之间,如何联动,很多人想到的是通过信息化来解决这个问题。仓库的联动,其核心在于信息的共享流程,而这一流程一定是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
  那么,需求是什么?在供应链上,需求来源于我们的客户,而非我们自己。假如我们的仓储物流中心没有成为客户供应链上的一个信息节点,就无法参与到客户供应链的体系中去。那么,即便是再先进的OMS+WMS+TMS也无法帮助我们解决联动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物流公司来说,有全国仓、省级仓、市级仓,但是对“链主”来说,他们可能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中央仓条形码出入库管理系统”,另外一些作为“区域仓”,而真正需要联动的并不是物流公司架构下的各个仓,而是“供应链”上的这些被指定的“中央仓”和“区域仓”,而联动的规则也是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来定义的。
  借助互联网+,也有人提出所谓的“云仓”概念,这些概念的背后,同样要理解到构成“云”的主体是谁,是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供应链,而非仓库本身。因此,单纯的仓库与仓库的联动是不存在太大意义的,只有当仓库成为供应链上的一个个关键节点,这种联动才具有真实的价值。

点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