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仓储信息化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仓储信息化体系相比仍有许多不足。
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仓储信息化现状不客乐观。国外的仓储业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相当熟练,表现在占物流成本绝大多数的仓储成本的比例在不断地下降。目前已向高深技术和专业化发展,加上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仓储管理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互联网平台,借助于仓储管理软件,整合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的矛盾,使各个子系统协调工作,资源共享,最终使企业的仓储成本降低,实现零库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仓储的自动化,仓储扫码出入库管理软件软件的日益成熟带动了信息化的发展,如普遍采用电子交换系统(EDI)、条形码(BAR CODE)、电子销售信息系统(POS)、射频(FRID)、卫星跟踪系统(GPS)、系统仿真技术等技术,有效地衔接各个工序上的传播信息,实现商品入库、验收、分拣、出库等作业工序。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使得供应链的成本大大降低。按照我国2009年物流行业年度报告.自2000年以来我国仓储业投资处于不断增速状态,特别是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的增速,但仓储业的投资在物流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信息化建设更是滞后,WMS使用不普遍,三分之一的企业自己开发了WMS,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和租赁别人的系统,另外三分之一的企业根本扫码出入库管理软件就没系统,导致仓储服务没能有效实现,加上代码不统一,流程不统一,科目不统一,无法向其他已成熟的软件如财务软件一样普遍使用和推广,顺利的完成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
